
优秀Leader的“最强人设”:因人施策
发布日期:2025-09-04
领导力其实是影响力。去领导别人,本质上就是去影响别人,这种影响不仅仅是“向下”的(带领团队成员),还可能是“平行的”(跨部门协作),甚至是“向上的”(与上级有效沟通)。而要发挥影响力,就需要清楚:领导力并非抽象的口号,而要落在具体可见的“行为”上。
我们在培养领导者的过程中,往往会强调四个方面:行为、态度、思维和意志。其中,情境领导®关注“行为”,简单来说就是:视情况而定的领导行为。为什么要“视情况而定”?因为在一个组织中,可能同时存在经验丰富的业务支柱、缺乏信心的优秀员工,以及刚刚入职的新同事等。每个人的发展阶段不同,所需要的领导方式也必然不同。
举例:
李经理和陈经理都很关心刚入职不久的小赵,但李经理认为要通过“磨炼”让小赵成长,而陈经理则选择用“鼓励与帮助”推动小赵进步。态度一样,行为不同,究竟哪种方式更好?答案取决于小赵的个性和当下的发展阶段。
情境领导®模型这一源于组织行为学与领导力发展的经典模型,凭借其实用、易懂、基于常识且便于记忆的特点,在全球范围内深受欢迎,自诞生以来已历经50余载实践检验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1500万管理者参与过情境领导®的各类培训,亲身体验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价值。
通过4句精炼却充满智慧的“金句”,走近情境领导®的精髓,重新理解领导力的本质。
Part1:无论职位高低,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在变化中具备一定的“领导能力”
过去,领导力培训几乎只针对那些晋升到正式管理职位的人。但如今,许多组织已不再局限于此。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,无论职位高低,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在变化中具备一定的“领导能力”——无论是向上管理、横向协作,还是面对团队成员。
通过开放对话对齐目标,坦诚面对执行中的障碍,动态协调资源与路径,最终在协作中实现共同成长。这种“去中心化”的领导模式,正是情境领导®模型跨越50多年依然有效的关键。
Part2:领导力与成就(目标、任务、期望结果、目标成果)紧密相连
“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,任何一条路都可以带你到达那里!”这句话是来自经典作品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中的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对话,曾被保罗·赫塞博士(领导力研究中心和情境领导®模型的创始人)用来引用在讲授情境领导®方法论的第一步(确定目标任务)时。
▪️ 领导力的成长和发展始于清晰的目标。一个清晰可衡量的目标,是有效领导行为的起点。此外领导力与成就(目标、任务、期望结果、目标成果)紧密相连。
领导者必须花时间积极思考需要完成的目标、任务或活动。但现实中,很多项目之所以失败,往往不是因为执行力不够,而是因为目标不清晰、方向混乱,领导者急于“行动”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出发点。
Part3:作为领导者,最自相矛盾的行为莫过于试图以完全统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!
在讨论领导力时,经常被提及的两个词是“一致性”和“灵活性”。保持一致性对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!
那些优秀且保持一致性的领导者会:
恪守诚信
坦诚相待
对上级、同事如此,在给予绩效反馈时亦然。
坚持学习
在提升自我技能和洞察周遭事务方面,他们始终是众人效仿的榜样。
另一方面(这也是情境领导®方法论的核心价值),当需要影响个人或团队来完成任务时,优秀的领导者往往具有灵活性。无论他们最习惯或最自然的风格是什么,具有灵活性的优秀领导者都能做到:
▪️ 对缺乏经验或信心的员工,给予明确指导;
▪️ 对能力成熟、意愿高的员工,给予授权与信任;
▪️ 对介于两者之间的员工,给予协作、鼓励与反馈。
情境领导®的精髓在于:因势利导,量体裁衣,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。
Part4:领导力永远不会结束
如果在工作环境上很多事情保持静止不变,领导也许可以“一劳永逸”。但现实恰恰相反:
组织在变
当组织经营良好时,组织会扩张、增加人员并考虑开展新业务。当组织经营状态不佳时,组织会削减开支、规避风险并进入生存模式。所有这些组织动态都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产生重大影响。
工作在变
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业务的持续升级,正在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学习需求。要保持与时俱进,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!随着科技进步和绩效标准的提升,许多技能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快被淘汰。所谓“精通”,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。
个人在变
但凡说过“工作问题留在职场,家庭问题留在家里”这种话的人,想必对二者都知之甚少。事实上,家庭面临的挑战——无论是财务压力、离婚变故、亲人离世,还是健康问题等等——都深切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信心与敬业度。
情境领导者深刻理解组织、工作、个人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这一事实。他们深知自身需要持续调整领导策略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团队需求。这既是情境领导®的核心,也是其卓越之处。而情境领导®模型之所以历久弥新,也正因为它鼓励领导者持续感知、适时调整。